格局決定高度
對于這個,拉胡爾首先給出了自己的答案。他表示:“中國擁有清晰的全球性的、戰略性的視野,這是印度至今都未能擁有的。盡管印度也曾做出過嘗試,但那最終已被證明是毫無戰略意義的。”
拉胡爾還建議莫迪政府,應當效仿中國的做法,對自己的戰略目標作出清晰的規劃,只有這樣,“印度才能在世界上宣稱自己的統治地位”。否則,印度的短板和不足就會被自己的對手所利用,最終導致自食惡果。
現年51歲的拉胡爾生于印度最著名的甘地-尼赫魯政治世家,這個家族曾先后誕生過印度歷史上的多任領導,除了廣為人知的“印度國父”尼赫魯之外,尼赫魯之女英迪拉·甘地,英迪拉之子拉吉夫·甘地,也都曾在上世紀擔任過印度總理一職。
作為拉吉夫之子的拉胡爾自然也繼承了家族前輩們的衣缽,投身政壇尋求實現個人價值。在母親索尼婭·甘地羽翼的庇佑之下,拉胡爾年紀輕輕就在印度政界攀上了高枝,2013年,年僅43歲的拉胡爾就成為了國大黨的副總裁,并于次年和莫迪同臺角逐印度總統寶座。
不過甘地-尼赫魯家族的光環并沒有給拉胡爾帶來太大的優勢,在2014年的印度大選中,拉胡爾領導的國大黨慘敗于莫迪領導的人民黨之手,在印度542個國會席位中僅贏得44席,創下歷史最差紀錄。時隔5年后,拉胡爾再度代表國大黨披掛上陣,在2019年的印度大選中與莫迪再度交鋒。這次國大黨雖然贏得了52個席位,但仍然不敵人民黨。莫迪因此成功連任,而拉胡爾所領導的國大黨至今也還是印度最大的在野黨。
中國、中國,還是中國
作為印度政壇上兩大冤家,國大黨和人民黨之間的恩怨可謂由來已久。尤其是遭逢兩次大選失利后,國大黨對于人民黨的不滿情緒更是與日俱增,以拉胡爾為代表的國大黨政客時常會揪住敏感話題來給莫迪找麻煩,如今他對莫迪發出的“靈魂拷問”就是這種行為的一個典型表現。
這其實不是拉胡爾第一次就中國話題向莫迪發難了。2020年11月下旬,拉胡爾曾在社交媒體上吐槽莫迪當局,稱其過分依賴輿論戰和媒體,而這種策略對于應對中國的地緣戰略毫無作用,中國并不會因為印度媒體的聒噪不安而放棄自己的既定計劃。
同年6月末,拉胡爾也曾在社交媒體上對莫迪提出批評,抨擊莫迪所謂的“抵制中國制造”策略不過是自欺欺人的說辭,事實是,自2014年莫迪就任印度總理以來,印度對華進口不降反升,至2018年已經從當初的14%上升到了18%。
嘴上說的全是中國,心里想的全是添堵
拉胡爾如此熱衷于借中國話題向莫迪發難,當然不是因為他對中國有好感。作為印度最大在野黨的領導者,拉胡爾有必要通過炒作敏感話題來保持自己在政壇上的存在感、給莫迪添堵,拉低后者在印度公眾中的印象分。
但盡管如此,拉胡爾的一些言論也還是“話糙理不糙”,作為和印度幾乎是同時起步的后發國家,中國之所以能夠獲得今天的成就,顯然是具備了一些后者所沒有的特質。中印兩國的格局和視野差距顯而易見,對此恐怕就是莫迪也無法予以否認。
(責編:杜鵬飛)
2021-02-12 09:59:52
2021-02-12 10:48:53
2021-02-12 11:13:13
2021-02-12 08:57:16
2021-02-12 09:23:14
2021-02-12 09:39:22
2021-02-11 09:12:24
2021-02-11 09:06:32
2021-02-11 09:11:47
2021-02-11 09:13:05
2021-02-11 09:10:48
2021-02-11 09:09:52
2021-02-11 09:13:48
2021-02-10 08:59:40
2021-02-10 10:08:07
2021-02-10 09:43:11
2021-02-10 11:20:39
2021-02-10 10:03:18
2021-02-10 09:38:18
2021-02-10 09:48:50
2021-02-10 09:52:54
2021-02-09 16:57:32
2021-02-09 15:59:59
2021-02-09 15:10:00
2021-02-09 16:23: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