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2021年還沒滿一個月,美國就向太空發射了200多顆衛星,中國只有1顆(天通一號03星),其他國家0顆。
美國發射的衛星,大部分出自一家公司之手,即埃隆·馬斯克所創辦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,SpaceX。
1月24日,SpaceX再次刷新世界記錄,一次性將143顆衛星成功送入太空。
有數據顯示,目前全球在軌衛星總數,大概在2600顆左右。換言之,SpaceX一次發射的衛星,就占所有國家衛星總數的5%。
此次發射的143顆衛星,有133顆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,包括中國臺灣地區,另外有10顆屬于SpaceX自家的“星鏈衛星”。
為什么有這么多公司找到SpaceX發射衛星?原因無他,便宜。
根據SpaceX官網的信息,它為每顆低于200公斤衛星開出的發射價格,是100萬美元;額外每增加1公斤,多付5000美元。
這樣的價格,就是不給其他民營航天公司留活路,即使以性價比著稱的“中國制造”,暫時也做不到這么低的成本。
成本的降低,來源于技術上的革命性突破。
2013年7月,SpaceX研發的“蚱蜢”火箭在升空744米,準確降落到發射臺。
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款可重復利用的火箭。
火箭可回收,就可以大幅節省火箭制造成本,不再是用一次,毀一次。
此次承擔發射任務的獵鷹9號火箭,已經是第五次執行發射任務,也再次成功回收。
再配合全球領先“一箭多星”技術,成本自然會就低。注意,別因為發射的衛星體積小,就看不上它們。
隨著技術進步,現在的小型雷達衛星性能,和過去那種動輒幾噸的大衛星,并不遜色太多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全新的世界紀錄面前,有一個不太引人注意的消息,其產生的影響卻可能更為深遠。
2021-02-07 09:52:28
2021-02-07 09:56:36
2021-02-07 10:04:49
2021-02-07 10:45:37
2021-02-07 10:58:11
2021-02-07 10:27:12
2021-02-07 10:22:34
2021-02-07 10:31:10
2021-02-07 10:51:38
2021-02-07 10:36:16
2021-02-07 09:45:58
2021-02-07 10:14:38
2021-02-05 12:17:44
2021-02-05 11:51:40
2021-02-05 10:06:54
2021-02-05 12:26:11
2021-02-05 12:10:02
2021-02-05 12:05:43
2021-02-05 11:03:00
2021-02-05 10:24:21
2021-02-05 11:33:45
2021-02-05 11:12:27
2021-02-05 09:45:00
2021-02-05 10:30:48
2021-02-04 10:25:28